市政工程团队
部门: 发布时间:2019-07-01 浏览次数:

(一)团队介绍

团队致力于用市政工程学科理论与技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等水环境污染以及企业生产管理问题,包括饮用水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与技术、水环境修复理论与技术、污染场地土壤原位修复关键技术、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向。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福建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项,泉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4项;参编地方标准1部,出版教材、著作共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0余篇,在市政工程学科顶级国际期刊Wat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发表学术论文7篇。

团队13名成员中,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1人,泉州市“科技创新人才”1人,泉州市“女职工标兵岗”团体,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1人,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1人。

团队依托于厦门市城市水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厦门市环境保护局海沧分局、厦门海沧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厦门市海沧区建设局、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厦门海沧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绿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溢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泉州自来水有限公司、厦门筼筜湖管理处、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省凤竹环保有限公司、晋江市华懋电镀集控区开发环境有限公司、福建省亿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近5年累计横向课题经费达1000余万元。

(二)部分国家课题

藻华引发病毒增殖的多相微界面过程与病毒灭活调控机制

包覆型高铁酸钾原位控释氧化修复地下水DNAPL污染的工艺及机理

预氧化除藻过程中藻类次生代谢物及消毒副产物生成机制与控制原理

给水管网中颗粒物与二次污染互相影响分析及动态模拟研究

微界面调控树脂基纳米双金属协同催化降解卤代芳烃

全氟烷基表面活性剂厌氧生物降解特性与还原脱氟机理研究

活性污泥对三氯生的降解性能及其代谢产物形成机制

污染沉积物生物沸石覆盖修复过程中氮迁移转化机制

重金属阴离子在水-秸秆吸附剂微界面的形态转化机制研究

臭氧预氧化过程中NDMA生成机理及前体物识别

铜绿微囊藻臭氧氧化副产物亚硝胺生成机制与控制研究

基于NDMA前体物识别调控臭氧氧化消减NDMA生成

石油化工类污染场地土壤原位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高效控制技术开发

饮用水源藻污染潜在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技术原理

全氟烷基表面活性剂厌氧生物降解特性及降解机理研究

净水厂污泥资源化制备多功能水环境修复材料

污染底泥生物活性薄层覆盖修复过程中氮磷迁移转化机制

南方地区陈旧城市管网综合优化改造技术

类固醇雌激素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归趋机制研究

含油微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耦合生产生物柴油工艺的藻种筛选及特性调控研

锆氧化物负载活性炭吸附去除矿区饮用水中SO42-的性能与机

二甲基亚硝胺前体物在臭氧预氧化过程中的行为归趋及对后续消毒工艺的影响

微污染水源臭氧预氧化亚硝胺生成机理与控制研究

改性硅藻土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吸附多组分重金属的研究

(三)校企合作项目

厦门海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水环境污染源分析和LID技术研究

厦门海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初期雨水径流水质数学模型研究

厦门海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土壤下垫层下渗量数学模型研究

厦门海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土壤污染物分析的数学模型研究

厦门海沧海绵城市试点在线监测站点建设及监测数据的信息上传对接服务

高藻源水净水厂综合改进技术研究

海沧湖水质监测与评价

厦门海沧新阳主排洪渠底泥监测与评价

绿化道路土壤的监测与评价

石油化工类污染场地土壤原位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河流水体中间隙水和沉积物样品表征分析

净水厂污泥制备多功能水环境修复材料

村镇水塘污染底泥原位覆盖修复技术研究

山美水库及惠女水库TNTP超标原因调查与整治方案研究

泉州山美水库流域水源地水污染防治规划

华侨大学泉州校区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华侨大学泉州校区地下管网混接排查及管网优化

晋江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服务

电镀废水分流治理与达标排放工程技术服务

重金属废水项目工程改造

(四)部分科研成果

净水厂污泥资源化制备多功能水环境修复材料

基于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饮用水高效除砷技术

包覆型和复合型金属盐缓释剂修复土壤和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技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