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耿耿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发表团簇进展论文
部门: 发布时间:2020-10-05 浏览次数:

作者:雷水清      单位:材料学院 发布时间:2020-10-05

   近日,我校材料学院骆耿耿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期刊中文译名:《配位化学评论》)上发表题为Hydrido-Coinage-Metal Clusters: Rational Design, Synthetic Protocol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的团簇进展综述性论文(Coord. Chem. Rev., 2021, 427, 213576)。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是由著名学术出版集团Elsevier于1966年出版的学术期刊,是目前化学学科具有权威性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该刊重点刊登主族元素化学、过渡金属化学、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重要的综述性论文。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F值为15.367,CiteScore值为26。

  原子精度的金属纳米团簇可看作是在配体的保护下由数个到几百个金属原子聚集而成的超小金属纳米粒子(图1),其直径通常在2nm以内(不含配体保护层)。该超小尺寸与电子费米波长相当,在该尺寸范围内,物质经历着从微观原子/分子向宏观凝聚态材料的转变,因此金属纳米团簇往往呈现出许多和宏观、微观截然不同的独特性质,成为当前纳米新材料的明星成员。

图1 金属纳米团簇的尺寸范围

  其中,有机保护性配体与币金属(即铜/银/金)经还原形成的币金属-氢纳米团簇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新颖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基于超小尺寸、明确的组成和结构,币金属-氢纳米团簇可作为理想的模型体系来研究纳米材料的形成、催化机理、基本物理效应等。近年来,该前沿领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相关研究工作不断涌现,币金属-氢纳米团簇的设计、合成与精确表征则是相关研究的基石,理清其发展脉络对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十分重要。

   鉴于此,该论文结合作者等人近几年在金属纳米团簇领域的研究,总结了币金属-氢纳米团簇的发展历程,归纳了其设计思路与合成规律,分析了其纳米结构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该论文的要点(图2)包括:铜-氢纳米团簇;银-氢纳米团簇(包括从小核到体相团簇的发展);金-氢纳米团簇及合金化氢纳米团簇。最后,在归纳、总结和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图2 原子精度币金属-氢纳米团簇的一些实例

  该论文以华侨大学为第一署名通讯单位,合作单位包括山东大学和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材料学院孙存发讲师为第一作者、骆耿耿博士为第一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孙頔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0854520306949

关闭窗口